環(huán)球時報:海外異見者需有走出仇恨的精神力量
2012年10月16日00:27 環(huán)球時報 評論(802人參與)
海外異見者需有走出仇恨的精神力量
單仁平
一位出走德國、名叫廖亦武的中國異見作家獲德國圖書和平獎,在14日的頒獎現(xiàn)場,他在正式發(fā)言中把中國稱為“滅絕人性的血色帝國”,并稱中國是“地球災難的源頭”和“無限擴張的垃圾場”。他最后連續(xù)6次高喊“這個帝國必須分裂”。他的發(fā)言讓人懷疑他的精神出了問題,即使不是,他的判斷力和情緒自控力也一定與正常人有偏差。
廖的極端講話已經(jīng)讓他這個不知名的“作家”不值得我們花費筆墨做詳細介紹。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作家莫言,并獲得世界廣泛認同的時候, 這件事再次表明,西方選擇支持的中國異見人士,有一些屬道德和智慧的平平者,是無力應(yīng)對中國社會內(nèi)的正常競爭,而用政治上的出位“另辟蹊徑”的人。還有的人完全沒有從個人遭遇跳出來的精神力量,他們把個人恩怨強行往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塞,試圖把刻骨的個人仇恨變成全社會的咬牙切齒。
然而他們真的錯了。每個社會都有不如意者,中國社會的個人痛楚也的確比西方多一些,但中國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就是增加個人權(quán)利和尊嚴的過程,是公正不斷確立的過程?床坏揭哺兄坏竭@個趨勢,要么是中國社會里最閉塞的人,要么就是最想不開,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個人際遇,什么是時代潮流的人。
德國人或許認為他們頒這個獎,可以影響中國點什么。他們過于自戀了,低估了中國人的判斷力。對西方總拿異見人士當牌跟中國打,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兩年前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中國人尚不以為然,德國圖書和平獎在西方根本算不上大獎,中國社會更不在乎。
近年廖亦武等出走西方時,輿論界曾有人寄希望他們到了國外后開闊視野,看中國和西方時能更客觀、更理性。但他們顯然都沒有做到。他們把個人仇恨發(fā)展得更極端,思想變得越來越狹隘,把配合西方同祖國作對當成自己的生存之道,他們看上去已經(jīng)同對中華民族利益的“匹夫有責”一刀兩斷。
這是遺憾。但這并非國家的遺憾,而最終只能是他們個人的遺憾。他們將自己綁在西方對付中國的箭頭上,角色被固定化了,已無發(fā)揮和自我調(diào)整空間。中國不會因一兩個海外異見人士就不同西方交往,而西方也不會同越來越強大的中國決裂,像德國同中國的關(guān)系陰晴不定,冷三天熱兩天。這決定了異見人士們注定會痛感世態(tài)炎涼。背離了祖國,那些文人只能是自生自滅的孤魂。
出走國外的異見人士需要有化解仇恨的能力,這是他們飄零海外的生活能多一些精神陽光的關(guān)鍵所在。
(作者是《環(huán)球時報》評論員)漢斯這是要刷存在感啊。LZ你思想躍進的太快了 Post by kaikia2006 (2012-10-16 08:28)先圍觀 有戰(zhàn)的前途
LZ應(yīng)該加紅這一句真沒想到,現(xiàn)在的中國居然也能“被帝國”了。估計是tg派出去的臥底,專門拉低“異見人士”下限的
環(huán)球時報評論員
國家行為和個人行為都分不清楚德國總統(tǒng)為什么存在感這么低?
德國這幾年對天朝都一般般吧,看來砸德國車也不遠了,好吧,美帝對天朝一向沒好感了,都砸吧砸吧
德國總統(tǒng)為什么存在感這么低?
不會,我國有大量黃種日耳曼人存在。以后不會再出現(xiàn)打規(guī)模砸車了,每次打討論后,社會都在進步。
如果一部表現(xiàn)中國積極奮進,展現(xiàn)中國美好一面的文學/影視作品在西方人當評委的獎項里獲獎,我才會覺得不可思議
如果一部展現(xiàn)中國扭曲黑暗,愚昧落后一面的藝術(shù)作品在西方得獎,那不是很正常么?
當初蘇聯(lián)的文藝作品也在西方享受同等待遇德國是而且就是全球反華大本營。
所有的反華組織都在德國有機構(gòu),他們組織會議一般也都選德國。
我比較好奇的是,疆獨藏獨蒙獨以及各種反共愛好者,會不會因為宗教信仰問題打起來?
悶聲發(fā)大財
歐債這塊其實存在感不低
應(yīng)該是說議會制國家的總統(tǒng)存在感低吧
德國是而且就是全球反華大本營。
所有的反華組織都在德國有機構(gòu),他們組織會議一般也都選德國。
我比較好奇的是,疆獨藏獨蒙獨以及各種反共愛好者,會不會因為宗教信仰問題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