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很多朝代的頭任二任皇帝的稱號都是“太祖”“太宗”
其他比如“文帝”“武帝”“恒帝”“景帝”
這些皇帝稱號,當初取名的時候是由什么來決定的?
另外,這些皇帝稱號到底是在位的時候就在用,還是死后才追封的?
為什么從來沒聽說哪個皇帝覺得自己的稱號不好聽又改個稱號來著?大部分是死后追封的廟號、謚號,傻傻分不清楚。不過都是后輩給上的,反對也沒用死后的,謚號吧謚號
死后給的
在位時沒人這么叫
根據(jù)生平所作所為
所以很多重復的要不什么悼公、哀帝、后主不崩潰了樓主你自己去百度下 廟號 就懂了什么叫很多?太祖:開國皇帝,太宗:不是開國皇帝的兒子但繼承了帝國
你自己算算歷史上有幾個?穿越時記得不要當著皇帝面喊他謚號除了年號和本身名字外加徽號,其他稱號沒有一個是活著的時候就見過的廟號是死后才有的,一般按照該皇帝對于王朝的意義(比如第一個、第二個、中興的皇帝、繼往開來的皇帝等等)舉個例子
康熙是年號
圣祖是廟號
當時的人說時間不說公園多少年,而是說康熙多少年
因為明清兩朝一般是一個皇帝就一個年號,所以后來基本就把年號用來稱呼皇帝謚號 廟號都是死后封的。在位的時候是年號。明清兩朝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明英宗除外,被俘前正統(tǒng)用了十五年,復辟后天順用了七年) 后來就用年號代稱了。
什么叫很多?太祖:開國皇帝,太宗:不是開國皇帝的兒子但繼承了帝國
你自己算算歷史上有幾個?
隨手百度就一堆掛了以后才有的
一般會根據(jù)該皇帝生平事跡來做參考
比如天天做木匠活的朱由檢,估計為他想廟號的大臣都憋出屎來了
什么叫很多?太祖:開國皇帝,太宗:不是開國皇帝的兒子但繼承了帝國
你自己算算歷史上有幾個?
宋朝一個,本朝一個,還有誰?X祖X宗這些叫廟號,是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X帝X帝這些叫謚號,依據(jù)謚法對皇帝做評價的名號
X陵X陵是陵號,特指陵墓名號
比如,很多朝代的頭任二任皇帝的稱號都是“太祖”“太宗”
其他比如“文帝”“武帝”“恒帝”“景帝”
這些皇帝稱號,當初取名的時候是由什么來決定的?
另外,這些皇帝稱號到底是在位的時候就在用,還是死后才追封的?
為什么從來沒聽說哪個皇帝覺得自己的稱號不好聽又改個稱號來著?
廟號都是死后才取的x祖x宗的都是廟號,就是太廟里供著的稱號(當然要死后才供)
x帝x皇的是謚號,就是上任皇帝死后大臣給老皇帝的一生用一些固定的詞做出的一個簡短(其實字也很多)的評價式稱號,需新皇帝批準。
漢武帝、唐太宗什么的都是歷史學家約定俗成的稱呼,比如唐玄宗又稱唐明皇,唐明皇稱的就是謚號,但這是簡稱,他的謚號不只一個明字。查了一下,廟號始于商。但是唐朝以前的皇帝對于廟號追贈非常謹慎嚴格,所以并非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唐以后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廢帝、末帝等特例除外),故唐起的皇帝史書才以廟號相稱。
也有部分不列入太廟的廢帝
比如金海陵王
明建文帝
明景帝不是廢帝,但是因為奪了英宗的帝位,英宗時不入太廟,一般稱景帝,無廟號。后來憲宗成化年間平反復了帝號,南明時才入太廟尊為代宗,但是因為是南明小朝廷影響不大,一般還是稱景帝。屬于特例。
還有明清兩代的皇帝一般一生都只使用一個年號(英宗兩次即位所以用了兩個),故一般用年號代指這個皇帝,比如嘉靖、康熙。朱元璋
年號 洪武
謚號是明太祖
你百度一下啊